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27    次浏览
走进通夏村,空气自然清新,山坡上绿意盎然,道路两旁树木花草繁盛,路面干净整洁,家禽牲畜圈养,家家户户不再用柴禾生火做饭,都用上了液化气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。近日,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——西藏行检查组来到素有“藏东第一村”美誉的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采访。村党支部书记加永尼玛早早等在了村委会门口。今年50多岁的加永尼玛,向检查组热情地介绍了这几年来通夏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,听到检查组夸赞村子生态环境搞得好,加永尼玛憨厚地笑了。提及通夏村加强环境保护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衷,加永尼玛说: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我每年都会到内地参观学习,看到内地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做得那么好,我想我们村也可以。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,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好的环境、好的未来。”1999年,加永尼玛当选村委会主任,10多年来,他把个人的脱贫致富和全村人的脱贫致富紧紧地联系到一起,带领群众过上了文明富足的新生活。通夏村是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9个行政村之一。目前,通夏村有农牧民群众137户、690人,党员100人。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通水、通路、通电、通电话、通电视率100%。2004年,在昌都市率先突破人均年收入过万元,并保持连续12年增长。2015年,全村经济总收入2237.8万元,其中,人均纯收入18810.51元,人均现金收入16760.14元,集体积累达3000余万元。“现在村民生活好了,光有钱还不行,生活环境还要好。环境好了还不够,我们还要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村。”加永尼玛说。近几年来,为实现通夏村建设生态文明村这一目标,加永尼玛带领通夏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把生态保护植树造林作为村工作重点,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,举全村之力大力开展荒山边坡治理。从2016年3月开始,投入资金108.42万元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,截至今年雨季来临之前,共栽种树木15167棵,其中栽种刺柏1667棵、云杉10000棵。斯朗是村里的保洁员,聊起加永尼玛带领全村开展“生态环境保护”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”等话题。斯朗侃侃而谈:“以前我们通夏村是土路,一出门鞋子上就满是灰尘。在加永尼玛的带领下,这几年,村里开始种树、修路,每家使用液化气,村里还给我们补贴。现在,山变绿了,村变美了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我们觉得不比城里人差。” 采访结束时,加永尼玛说:“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多种树,种好树,多种经济林木,不仅让我们的家乡更绿更美,还要向环保要效益,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!”(记者 刘倩茹)